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Just Kids

讀完Patti Smith的《Just Kids》,首先的也是最感珍貴的感想是:生命就要順著流動走就好了,自然是這樣。

雖然這本書開宗明義的主旨是Patti Smith對Robert Mapplethorpe生命的承諾,代表著當她也即將完畢自己的人生之際,對彼此曾經靈魂般深刻的情感的不失約。但是畢竟她也是一個六十多歲接近七十歲的人,該經歷得多半都已經經歷過,生命走過的實在太多,經歷與際遇又是這樣的豐富,所以筆順著一行寫、逐篇寫,到了紙張最末,真正體現出來讓我珍視的,不盡然是與題旨相關的東西,反而是Patti Smith這個人作為一個希冀對本心誠實的人的精神。

厚厚的一本書寫了這麼多事件,可是她對於自己如何竄升如何被成就卻談得不多。對於自傳來說,這是不合理的。對於喜歡她的樂迷來說也不是。買了這本書的人其實多半就是想要探知她是怎麼走來,最終變成龐克音樂教母的;又或者想從她的談論,獲得對Robert Mapplethorpe更多的瞭解(這是他的粉絲)。不能說書裡頭完全沒有,但是或許我們不該以這樣的頭腦理解。(你可以看見她看到的他,和她思考中看不見的他的景況,如果這對你夠了,那就夠了吧!)

作為一個讀了這本書的人,我喜歡看見Patti Smith描述她自己人生遭遇的態度。永遠是那麼直覺、那麼隨遇而安和那麼把握命運所給予的遇見。那體現了一種生活不管好或壞,永遠都以一種認真與坦率去面對的態度,好像很多人覺得很多事情天大的!可是在她身上,就是嘗試,就是互動,有時候不去特別想,事情不過是事情,哪有什麼特別大或特別小?

像她,一開始畫畫(在書店打工),後來寫詩(和批發二手書),後來為了朗誦需要節奏就加入樂器,愈走,後來便成為樂團的主唱了。她的生活雖然一直要面對經濟窘迫的壓力,但是她沒有想太多,只是邊走邊解決。也沒有因為堅持創作而仇視去照顧實質生活,反過來,她也不會放棄她珍視的藝術創作,總是想要做些什麼,因為想到更好的點子而歡欣鼓舞。她讓人覺得的好,就是在她對生活眼光的單純和坦蕩。

藝術工作者常容易因為社會的壓迫而老練了,他們都是受傷的動物。但是Patti Smith也受傷,可貴,她不會花費力氣總是去舔舐傷口給同類人看,尋求憐憫,她就是紮實地生活,對所有相遇的人認真,最重要的是,像個孩子般,對自己超認真。

我呀,你呀,他呀!駐足在藝術的小領地,世界是如此地不堪,環境是每況愈下。沒有人特別會蹲下來可憐你,但是我們自己能不能像個孩子般,對自己超認真呢?

自己的房間.新店.20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