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屬於Pi的電影

美國電影奧斯卡獎頒獎結束,李安導演的電影《Life of Pi》得了今年的最佳導演獎。他的母國的人民像往常瘋迷國家隊棒球比賽一樣瘋迷當晚的頒獎典禮結果,所以獲知李安導演成了當年度美國的最佳導演一事,全台灣簡直是舉國歡騰了好一下子!

也就在這樣炒熱頭的氣氛裡,原本接近下檔的《Life of Pi》,又在以應對進退每每都感性都阿沙力著稱的台灣商業戲院的老闆支持中增加場次起來。因此之便,忙碌如我跟太太,也才能很臨時地也很幸運地趕去了板橋,看號稱放映效果全台最佳的一幕晚場戲。

就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頭所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覺得這部電影呈現出來的內容有限,但是確飽含了多麼豐富可供迴盪的哲思!這部李安電影好像大器晚成、大音希聲,看起來簡單,卻是精煉數年的結果。

我沒讀過原著小說,所以理解是從電影開始。其實就敘事結構而言,這部電影實在很淺顯易懂,甚至說對於許多追求情節豐富性的觀眾是太簡單了些了。它從隨父母移居加拿大、人過中年的Pi對慕名的白人作家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開始談起,講到他在印度家鄉的童年生活和動物園,講到學童與命名,帶出父母的背景,然後是離開印度遷居西方的船行航程,接著,就是船難發生後,Pi與僅存的動物諸如橙汁(紅毛猩猩)、哈里(鬣狗)、斑馬的共存,最末,也就是屬於電影裡站三分之二篇幅的內容,描寫Pi,與充滿魅力卻十分危險的孟加拉虎查理帕克在海上飄流的共依共存了。

通常一部電影好壞,最粗略最粗略的劃分,一般觀眾會就他到底從電影裡看到了多少件事,而那些事件到底有不有趣來論斷。那麼上述的屬於Pi的這些情節,好像就發生得事件不夠多、變化性也不豐富了。可是,實際看電影卻不是那麼理解,它雖然言簡但是意賅,而在觀影的過程中也會體會,它縱使在視聽覺上給出來的部分,業以相當相當可觀的了。

所以這部電影並不希望讓你多意想不到,它是一個屬於現代世界的寓言故事,也忠實地遵守了寓言故事的規則走,只是以電影這個載體帶領著觀眾進入一艘飄流在海上的救難船,與一個少年和一隻老虎共存,彼此參與人生。

每部寓言都有一個最主要的象徵,而在電影裡,查理帕克這隻老虎就是寓言主題的象徵。Pi小時候曾經私下偷偷想要開啟深廊把迷人卻危險的牠放出來,從那個事件我們看到,這個人的生命,便會與這隻吸引他的老虎連結得很深,因為他一直沒有放棄從小時候開啓的這個執念。而後發生了船難,在他跟老虎同乘一條船的時候,他無法逃避,便開始學習一方面不被捕食,二方面安全地與之共處。也因為對方是一頭野生動物,所以Pi必須重新習慣以動物與野性的眼光看待自身的現狀,但又用權力的管控來馴服這頭老虎,繼而面對遙遙無期對逃出生天的心裡冀求。

隨著電影的發展,我們被導演的眼光引導至故事的重點上去了。這部電影饒有興味的部份,莫過於人與虎的相處。那既然說這是個寓言,而老虎是寓言的象徵,那看完故事,知道了上岸後老虎無情,頭也不回的離開的事實;知道了拯救Pi的人類無法相信這離奇的故事於是Pi杜撰了一個平庸的故事,我們便會好奇,那故事要講什麼?那老虎的象徵又代表了什麼?

這好像是佛教裡的公案閱讀後的問答,問「你看到了什麼?」我無法去猜測別人在觀看這部電影後的心思,但是我看到的老虎,心裡感知到的是Pi的「自我」。所以這趟海上飄流的旅程像是人與自我的獨處,從把自我想像成一個形象開始,漸漸觀察到自我所表現出來的真實樣貌與形象間的差距,漸漸去學習適應它、與自我溝通、然後馴服它,然後在未知的航程裡維持一個雖然有變數,但是基本上平衡的關係。可是這個寓言高妙的地方在於(這個也相當感動人),當你的人生某一刻靠向了岸(結束),你以為理所當然自我會跟著你走,或者至少好好地道別時,它卻像查理帕克這隻老虎,看也不看你,一腳一邁步,漸漸沒身進至始至終便該歸屬的森林(原始)。

人生便是這樣,人總以為人性是以認知和成為智性為依歸,可是當你經歷過了一切,臨到頭來,或許,那重要的也非智性也非財富也非擁有,而是,對自我理解以後懂得放下的認清。那便是佛家所言的「智慧」了。

老虎帶給Pi的是這個,套層結構(寓言)外,故事帶給我們的價值也是這個,當Pi淡淡然地為希望獵奇的作家講述自己人生本屬最精彩不可思議的故事時,我們發現,或許聽眾(作家)還留在驚訝的餘悸之中興味盎然,但是他,卻早已經經過了這個旅程,並且真心學習到,那生命之中隨處放下的智慧。

《Life of Pi》給觀眾的是這樣一種電影,一部大音希聲,充滿了智慧的好電影,我很感激今年可以看見這樣的電影,啓發了我的生命非常非常多事情。

灣仔灣景酒店.香港.20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