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好人問題

四川好人,1941年寫畢。作者為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三峽好人,2006年完成。作者是中國大陸電影導演賈樟柯。

四川好人講述天庭有三位神明同人打賭,下凡尋找世間的好人,在四川水販老王的引介下,神明們遇見了好心人妓女沈德。神明以住房錢的名義贊助貧困的沈德一千銀元便離去,沈德卻拿了這一大筆錢頂下申太太的煙草店,打算洗心革面做個樂善好施的好人。天不從人願,就算沈德再不想辜負三位神明的一番美意,但包括前屋主一家八口理所當然的白吃白住,木匠林投與現任房東密枝太太的勒索,到後來甚至失業飛行員楊森的感情詐欺,與成都每日貧民老百姓的接濟,都壓得好人沈德無法喘息。沒辦法,沈德只好假扮重利現實的表哥水塔,馴服這些想趁機敲詐自己的機會主義者,並著手挽救搖搖欲墜的煙草事業。當事業漸入佳境,沈德卻面臨棘手的根本性問題:好人沒錯,不見容於世界;壞人眾矢之的,卻成為維持社會平衡的準則。夾在中間陷入理想與現實兩難的她,希冀神明的引燈。但十分令人沮喪,神明的好人實驗徹底失敗了。最後,當三位神明離絕望不已的沈德而去時,微笑揮手且異口同聲:「尋找好人之事已完成!美哉,善哉。四川好人!」留下好人沈德與肚裡未出世的孩子癱坐在法庭裡,啞口無言。落幕。

三峽好人的時空背景則設定在當下的四川。山西的煤礦工人韓三明來奉節找老婆,老婆跑掉了十六年沒見;同樣來自山西的女護士沈紅來奉節找老公,拿帖子離婚。故事從「來」起頭,由「去」結束,談的是時空間的遞嬗,是人情世故。韓三明住違樓旅社,打拆屋工,在河道船屋上到處找老婆。因為他想念當年老婆懷裡未出世的女兒,怎麼樣就是見她一面。老婆是十六年前買的,年紀輕逃回故鄉跟了人跑船。後來從老婆口中知道,女兒南方打工去了,長得標緻,平安健康。韓三明有了老婆孩子下落,心裡踏實,邀一夥兒拆違樓的漢子,背起棉被包袱,上家鄉挖煤去。女護士沈紅在家鄉等待丈夫消息,音訊全無,心焦,特來奉節打聽。到廠裡尋,說是早不在這兒做了,發達了。後來經由朋友的幫助,找著了老公,已成為包工程的地方型有利人士。沈紅脫口自己有了人,此趟是來辦理離婚的,讓自信滿滿的丈夫錯愕不已。

四川好人講好人難為,世道亂人心不古,一己之力難以回天。沒手段的好人只好做醜陋社會的犧牲品,神仙難救。

三峽好人看地方上的人情,有人千里迢迢來追尋,有人卻千里迢迢來放棄。現在的四川,正如劇中崇拜小馬哥的少年所言:哪裡還什麼好人咧!但是當韓三明手機鈴聲響起,他仍舊信賴的是:好人一生平安。

雖然經過六十多年,三位神明的好人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但我們至少可以隨礦工韓三明一起相信,無論如何,好人一生平安,請大家放心。

自己的房間.桃園.2008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秋日:里爾克的一首詩

主呵,是時候了。夏天盛極一時。
把你的陰影置於日晷上,
讓風吹過牧場。

讓枝頭最後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他們成熟,把
最後的甘甜壓進濃酒。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北島譯 摘自《時間的玫瑰》)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お早よう。

「お早よう」這部作品的發表時間為1959年(昭和34年),由導演小津安二郎與搭檔野田高梧一起編寫了劇本,於日本松竹映畫片廠拍攝完成。
大城市東京近郊的一處新興住宅地住有福井一家,公寓鄰近一旁的木造舊有社區。社區裡的幾個學生每日放學後相聚福井家研讀英文,授課的是從事翻譯工作的福井平一郎先生(佐田啟二飾演)。林家的小實小勇兩兄弟(相樂幸嗣、島津雅彥飾演)也在課後英文班的行列裡頭。這幾個淘氣的鄰居男孩子常藉口讀書之名,窩在福井家看當時仍屬昂貴品的電視(替若乃花和職棒選手喝采)。
舊社區裡孩子們的三個家庭,有三個媽媽,三個為工作賣力的爸爸,和與實勇兄弟同住的年輕阿姨節子(久我美子飾演)。日常生活保守嚴謹而平凡。
故事一開頭,某媽媽發現這個月婦女互助會的款項沒齊,據說就是自己社區這一組,因而幾個媽媽懷疑起幫忙收錢,最近卻剛巧買了洗衣機的林太太(三宅邦子飾演)。後來解釋了才明白,是組長的老母親記性差,把林太太託交的會費給忘了,冤枉了人。
插曲。實勇兄弟的父親(笠智眾飾演)下班後陪剛失業的鄰居先生在小酒館喝酒,排解憂愁。
故事中段,實勇兩兄弟央求母親為家裡添購一台電視機,父母親反對。年紀大的兒子小實與父親鬧彆扭,將不買電視的怨氣遷怒到大人們打招呼的虛禮,便慫恿弟弟小勇從今以後再也不開口向大人講任何一句話,賭起了氣,引發許多風波。
插曲。疼愛兩兄弟的阿姨節子找公寓的福井先生幫忙翻譯公司裡的文件。福井家大姐對她印象良好,常在弟弟面前提及。
故事末了,實勇兄弟因為媽媽沒有幫他們準備午後點心,自己又不願意開口,便偷摸走家裡的白飯鍋綠茶壺,到河堤畔分享。警察伯伯來了,兄弟畏懼逃走。夜了,父親阿姨回到家,發現焦急萬分的母親,節子提議到公寓請福井先生幫忙。節子到警察局備案,領回白飯鍋綠茶壺。福井先生在電影院門口找回了兩兄弟。
隔天,兄弟倆意外發現走廊上多了一台全新未拆封的電視機,說是失業的鄰居叔叔找到了巷子口電器銷售員的工作,爸爸向他購買,作為鼓勵兄弟學英文的禮物。實勇兄弟好開心,忘記不講話的賭氣,又向鄰居媽媽「お早よう」了起來。
五零年代末期的東京,溫良恭儉讓的日本傳統家庭,年輕一代熱愛的電視節目,年輕一代嫌惡的「お早よう。」生活變了,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也變了,那,人們的情感會不會也變了?
自己的房間‧桃園‧2008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汶川‧四川‧2008

一直不曉得怎麼說,也不願意為它下個標題,心有不忍。
零八年的五月十二號,午後兩點四十八分,四川省成都市北方的縣城汶川,發生了沒有人想到的地震。
天可憐見,死者死矣,埋下去沒死逃生的要活,活下來的攜家帶眷逃,逃掉了能暫時歇口氣兒,卻沒想見明天怎麼活?活著,未來如何?食衣住行同孩子們的復學,不敢想。
台灣的你們的同胞責無旁貸,可四川的人啊!你們得堅強,危難後的日子還有好長,請別灰心。
渺小如我,除了盡綿薄力,除了在電視機前看著你們流淚乾著急,也為你們向佛菩薩祈禱。
自己的房間‧桃園‧2008

Robert Rauschenberg之死

零八年的五月十二號深夜,美國藝術家Robert Rauschenberg因心臟問題死於家中,年八十二歲。
先時不知曉,我是在距離十二號的一個禮拜後,於Magnum攝影通訊社的專題報導上才悉聞此訊。
Robert Rauschenberg同Jasper Johns這兩位成名於六零年代美國本土普普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對我在藝術創作觀念上的理解,有極深的影響。舉凡現成物的集合,環境與場域的思考,或者利用符號使符徵滲入等,皆使我在創作上的路能更加明晰。
每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總會有屬於自己個人的行事取向,或許能把它叫做taste,這得從藝術家個人終生的自我修養觀察起。假定我也能被觀察,那請銘記,在眾多佐料裡,Robert Rauschenberg的藝術沒有缺席。
紐約市下過雨後仍喧囂的夜,鵝黃色計程車的排氣管噗噗吐著怨氣,身影轉過,霓虹燈綠的紫的在地裡閃,印刷廠中明天的早報備妥,上頭的藝術家,黑白顏色。
自己的房間‧桃園‧2008

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酸豆

酸豆(別名羅望子、酸角、酸子、九層皮、印度棗、泰國甜角、酸梅樹等;學名:Tamarindus indica)是豆科酸豆屬唯一的種,是熱帶喬木,原產於東部非洲,包括馬達加斯加落葉林,但已被引種到亞洲熱帶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英文Tamarindus由Tarmar和indus組成,Tarmar的意思為熟棗的,indus是指印度。酸豆樹是中國海南省三亞市的市樹。
酸豆樹可以長到20米高,在沒有乾季的地區可以保持四季常綠。酸豆木有硬質的黑紅色的心材和軟質黃色的白色的邊材。酸豆的葉子是偶數羽狀複葉,包括10-40個小葉。酸豆的花是總裝花序,呈黃橙色。果實是褐色的豆角似的莢果,其中有軟的果肉和許多硬皮的種子。劃破種皮有助於萌發。
酸豆果的果肉可以食用而且非常受喜愛,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烹飪中用作調味料,同時也是喼汁和HP醬中的重要成分。酸豆未成熟果實的果肉又酸又澀,通常用在開胃菜餚中。成熟的果實要甜一些,可用於甜點、飲料和小吃。
酸豆的果實,葉子和樹皮都有藥用使用。比如在菲律賓,羅望子的葉子被作為草本茶用於給瘧疾退燒。由於其藥用價值, 羅望子被印度草藥學用於治療胃和消化道不適。
在寺廟,特別是亞洲國家的寺廟中,酸豆的果實被用於去除銅像上的污垢和綠色的銅銹。酸豆木是鮮紅的顏色。由於密度和耐久酸豆心材被用於做傢具和木地板。在印度南部,酸豆樹非常常見,特別是在泰米爾納德邦和安得拉邦。酸豆樹用作觀賞樹木,被栽種在鄉村公路和高速公路邊提供陰涼。猴子很喜歡成熟的酸豆果實。
(引述自維基百科網站http://www.wikipedia.com/)

發展中的永安漁港

十數根廢棄電線桿,孤伶伶鵠立在炎熱異常的亞熱帶太平洋海岸邊上。港區內,水泥鋪磁漁市場裡,無止無盡的吆和聲,化作龐雜的低鳴,攪擾邈遠的海水。外頭,除了再捕不到漁獲的船,電線桿彷彿也永遠噤聲,就這麼沉默起來。

發展中的永安漁港,台灣北部西濱快速道路同沿海規劃中的藍色公路。當有朝一日,潔白無瑕滿載著興致勃勃觀光客的大小遊艇於其間呼嘯,這十數根廢棄電線桿潔身自愛的寧靜日子,也必須告終。

人們或許會因此遺忘了你們,但在你們還存在的當下,盡情享受屬於自己的寧靜吧。

自己的房間‧桃園‧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