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說反話,迂迴的話。

突然發現,我的人我的個性,偏向慣於說反話,迂迴的話。

用這樣子的方式處理我的情緒和與社會對應行事。

用一種說法武斷地評判,我就是腦袋太複雜,想太多;可是給我個機會辯駁,不那麼武斷地下評判,或者可以說我就是沒辦法習慣直接地表達。

從小到大,長年的生活下來我已經練就習慣於表達時言詞閃來繞去,而且沒有特別想把話說清楚的欲望。

這是缺點嗎?或許對一般人來講是,所以我在人際溝通上常常被誤解,或者喪失許多應該有的機會(溝通的和工作的和各方面的)。

可是我明白我的生長背景,所以雖然現在逐步逐步把這個習慣改去,但是心底清楚,這個習慣像一個心裡受傷躲在落地窗簾一角掩蔽平復的小孩,你看見他的模樣會發現這一切某部分還是情有可原的,那根植於我從小害羞和不擅迎合群眾的個性。

現在還有。確實,縱使智巧如我已經老早就尋覓著一種對應世界的外相,在一般人察覺不到的那個角落,害羞而心裡受傷的小孩還是在那兒,躲得好好的。

我記得我大學時代的好友在畢業後有時碰面還會口頭約定(那時她在紐約讀書工作,我在台灣決定我的未來),千萬不要社會化。後來她毅然決然回台投入半職工半志工的社會工作,還是堅持不被社會化,我轉向做電影,圈子複雜人心詭異,為自保難免社會化,嘴巴總帶著幾套像金鐘罩一般的說法,抵擋不知何時會來的攻擊,但是心裡我還是脾氣很強,我也堅持我不要胡亂社會化,那就是一種智巧的外相罷了,假的邱垂龍。

可是脾氣,也就是一種我執我慢,習氣,也就是自我的貪瞋痴。小男孩躲在角落雖好好的也符合他的個性,但是印象的畫面看起來總是陰沈晦澀。既然我發覺我自己偏向於說反話說迂迴的話,一時半刻能體諒,但也希望小孩能用適合他個性的方式生活,快樂的,不用擔憂害怕有人隨時會傷害他而長經年累月躲在窗簾的角落,而是能在房間裡安安靜靜地做他自己想做的事,玩他喜歡的玩具,而如果有人敲門想來探訪,男孩敢開門讓他們進來,看看,講講話,然後讓他們不破壞這裡,隨順離去。

自己的房間.新店.20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