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Amour

對一部電影(或者書,或者音樂,或者任何一種類型的藝術作品)喜愛,有時候那份感情是屬於很個人的。但是當你明白你的那種喜愛是打從心裡面上來的,是一點不假的真心,那這件作品,或者就補只是意識上的好,而已經深觸到人普遍的共通情感了。

一、兩週前看的電影《Amour》便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這部電影選擇了最簡單最不喧鬧的形式,去講述一個不太能用隻言片語講述的事情。對於電影(具市場性和風潮時行的一面)而言,它是最反其道而行的,但卻是最適切(純粹就文本來說)於這個故事的方式。

電影呈現了「陪伴」。也不是義無反顧,也不是充滿多少的愛的陪伴。不是,它就是人對人的陪伴,生命對另一個與之相關的生命的陪伴。也因為電影語法簡單,所以我們才容易專心看著影片中這段日子裡這對老夫妻彼此的陪伴。

陳屍事件(開題),老年夫妻,社交與休閒生活,失智症,子女、親近的缺席與不理解,臨終看護,家人,變化為之遞嬗的日常生活,情緒與反應,心念,我與你,身體,生命與往生,愛。

這個電影就這樣一幕接著一幕,不引導地,把想講的話用呈現的方式給了觀眾。一對大約中上階層的老夫妻,有共同的興趣彼此相偕渡著他們的晚年生活,一天,太太失智了,一點點一點點地失去生活的行為能力,她沒辦法了,便讓先生開始照顧她,後來情況一天比一天還糟,癱瘓了,連自殺也沒力氣了,先生在陪伴在熬,可是女兒或者從前的學生一點也不能體諒,心孤獨了難受了,兩個人都是,結果(或許也不是結果),又一天,先生突然,拿起枕頭把太太悶死了。像這樣的故事要怎麼講? 其實也不能怎麼講,也不會清楚,所以最好的辦法也就只有重現感受到的現狀,讓影像去呈現。

我記得剛上片尾字幕的時候我心裡的感覺覺得這部電影很殘忍,這麼直接不假辭色地把人不太願意面對的事情用簡單直接的型式呈現出來。那片名所說的「愛」體現在哪裡?而後跟太太走出戲院便恍恍惚惚明白,結果很殘忍,暗示了先生的跳樓直指了太太的死亡,但是我們都沒親眼見到,都是從言談中指涉,我們看到的,是夫妻陪伴的過程中,那個五味雜陳難以言說的愛的體現,遍處在兩彼此間複雜情感波動之上。

自己的房間.新店.201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