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不經吃

有時候會有點感觸,覺得外頭的東西實在是不經吃。


商品,就是有價格經過商業行為交換的物品,可是往往在外頭吃個小攤子或是餐廳點客套餐,都會有種不曉得消費了什麼的感覺,覺得眼前在桌子上的這些東西讓人搖頭,覺得做的人不用心,但是卻很肯收費。


我吃過很好的,價格實惠、口味不錯,用料做工都能在品嚐時感受得到其用心;可是對那些敷衍了事的,卻莫可奈何。比方說簡單的湯和麵,湯,就是煮沸了撒點胡椒撒點鹽,再撒點蔥段或芹菜段;麵,就是煮沸了挖進口味加醬油,光看他們製作的過程,便覺得好不粗糙。


台灣人講「呷粗飽。」可是人都在外頭都上了館子,還能只求個「呷粗飽」嗎?


我喜歡遇上那種當我進到店裡點了菜端上桌,發現餐點裡頭料理師父的細緻與用心,而我很反感那些不敬業,東西做得不經吃也不在意的樣子。


做任何行業,你不認真經不起考驗就不行。


自己的房間.桃園.2011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姜文想什麼?

看完姜文導演的新電影《讓子彈飛》,劇情兜來兜去蠻複雜,都看得清楚沒遺漏,但是還是很想問:導演拍這部電影在想什麼?


記得聽老師解釋過姜文導演是一個非常會說故事的能手,但是《太陽照常升起》居然讓他也看不懂,後來輾轉求證導演本人,才搞清楚許多深深埋下的意圖。


《太陽照常升起》的旋律過渡來了《讓子彈飛》這裡,精神亦如是。新電影改編了共產黨草創時期根正苗紅的作家馬識途的故事,用深宮大院鐵門上面子彈打出來的問號向「紅政府」提出質問,讓此時此刻的根本問題不只像潛流在海溝裡盤旋,也順著一股勢頭迂迴地浮了上來。


但,他在想什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做個這樣的電影想?然後這個電影引起全國人民的共鳴,潑灑出銀子進票房裡!


是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年經濟越來越好了,但是人民潛在的那個問題的的確確還在,並且被《讓子彈飛》假借中華民國初年縣政府發生的一樁荒謬軼事給問了出來啦!那問題始終沒解決,可那人心漸漸思變。做電影的跟看電影的人都在想,也都試圖問自己一個問題,或者也要像劇中飾演張牧之的姜文每每信誓旦旦地等待,跟同志們說:「讓子彈再飛一下。」結果便會產生?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預先看到了根本問題也預先問出了根本問題。但結局,革命成功的同志全跑去浦東追繁華去了,真正還革命的,似乎也只能選擇默默地追隨載滿鬼魂的馬與火車,暫時先不回頭了。


自己的房間.台北.2011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鄰近與遙遠的大小事情

這兩、三天,如果以亞洲為世界中心的觀點看,日本發生的海嘯與地震是世界上最大最嚴重的事,跟鄰近它的國家最有切身關係。


而大約一年前的南美,如果替換成以美洲為世界的中心,智利發生的地震與引發的海嘯也很大很嚴重,跟鄰近它的國家也很有切身關係。


我在台灣,仰賴媒體報導知曉天災的狀況,關心與我相同的他人。這樣子的意向基於對同類物種的同理心,不因任何外在因素有差別。


可惜我在台灣,關心近來日本關東地區的天災,打開電視機翻閱報紙,沒有辦法看到同理心據實以報的訊息,我看到的是瀰天蓋地來的、內容充滿各自立場陳述的言談。


心其實很寒。也想與其老看這些趁機搶收視率銷售量的媒體報導,不如索性不為它們作嫁,就心裡默默為真正受到天災影響的人祈福便罷。


地球這個世界每日每日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無論歡喜或者悲傷都值得被他人關心,而人的同理心卻不免帶有私自的分別心取決這些事情。我在台灣,可惜不只是個人,連想仰賴獲知訊息的媒體也這個樣子,讓我不知道該如何措足,心裡覺得很無奈。


自己的房間.桃園.2011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全部都請

幾天前走在路上,聽見一個媽媽問她讀小學的女兒說:「全部都請嗎?」女兒牽著媽媽的手,樣子像高年級的,轉頭向媽媽表情堅毅地說:「對,全班全部都請。」我聽見這簡短的對話,明白母女倆討論的是什麼,忽然心裡有感觸,模糊的回憶像氣泡掙扎竄上玻璃杯面,又想再努力一點掙扎出去一樣,迅速而短暫地撞上來。


這是小學的印象,班上每個學期不定時都會有同學請客,或者因為得了獎章,或者因為月考成績優良,或者因為選上了體育班,請客的原因不一而足。所謂請客,通常大多是託父母親前一天帶自己去店舖裡買幾包糖果,足夠班級人數的量,隔天提早進教室,拆開包裝,臉上喜孜孜地沿著桌邊一個一個地發,或者別出心裁點的,塞進個別的木抽屜裡,更覺驚喜。


我喜歡這種「小恩惠」。會喜歡它,倒不是因為可以分享他人成功喜悅這種比較理想值的念頭,而是收授禮物這件事為千篇一律的課堂生活的添色,像適當時候出現在女子臉龐淡雅的腮紅,討喜而不過份。


我認為我也一定「全部都請」過,可是怎麼想總回憶不起。是義美公司出品的水果軟糖嗎?還是昂貴的金莎巧克力?是一人三、四條的北海鱈魚香絲嗎?還是雜牌子的糖果?我的記憶力真差,還是它斷定這是缺乏重要性的事件,讓它溢散掉了?


不過不記得倒也好,若是把自己多年前施予他人的「小恩惠」記得這樣牢牢的永遠忘不了,那其實未免也太小氣、太虛榮,人生也未免太無味。記住有過,而不要在意,我想這會是比較好的心態吧。


自己的房間.台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