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Gran Torino:一首Clint Eastwood 和 Jamie Cullum的歌

Realign all the stars above my head

Warning signs travel far

I drink instead on my own Oh! how I've known

the battle scars and worn out beds


gentle now a tender breeze blows

whispers through a Gran Torino

whistling another tired song


engines humm and bitter dreams grow

heart locked in a Gran Torino

it beats a lonely rhythm all night long


these streets are old they shine

with the things I've known

and breaks through the trees

their sparkling


your world is nothing more than

all the tiny things you've left behind


So tenderly your story is

nothing more than what you see

or what you've done or will become

standing strong do you belong

in your skin; just wondering


gentle now a tender breeze blows

whispers through the Gran Torino

whistling another tired song

engines humm and bitter dreams grow

a heart locked in a Gran Torino

it beats a lonely rhythm all night long


may I be so bold and stay

I need someone to hold

that shudders my skin

their sparkling


your world is nothing more than

all the tiny things you've left behind


so realign all the stars above my head

warning signs travel far

I drink instead on my own Oh! how I've known

the battle scars and worn out beds


gentle now a tender breeze blows

whispers through the Gran Torino

whistling another tired song

engines humm and better dreams grow

heart locked in a Gran Torino

it beats a lonely rhythm all night long

it beats a lonely rhythm all night long

it beats a lonely rhythm all night long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廟裡的夫婦

和一個劇本相處久,除了不時埋怨偶爾又欣喜外,在持續地思考和書寫後,總會有一種自個兒也活進去的想法。


小說、電影、一張照片成組的照片,或者任何形式的藝術文本也都或多或少會是這樣,尤其是那些容許反覆觀照的,相處久了,便與之同喜同悲。


我的一個講廟裡頭兩老夫婦的故事,寫了又寫,寫了又拍,拍了又改,改後又寫又想重拍,著實折騰人。不過我自己因為這樣時刻地細讀,倒是終究品出了它該有的味。現在在編寫的時候,或者寫作工作完畢後的閱讀,我逐漸能夠看出當時第一次將故事的大綱作分場時,那些以直覺發抒的思考脈絡的意義了。


於是乎,我走進了那間午間恬適的廟,望見那一對心事重重窘迫的老夫婦,望見弱智的登記小姐阿醜,又轉上桃園八德的粄條店,又轉上數輛上頭有老婦人的桃園客運,看著衣著粗疏的藍領,帶著他們的小孩,扒開紙袋,啃剛買來的廉價麵包,我也同為女兒離婚心煩的老婦人一般,掛上我的太陽眼鏡,避而不看。


自己的房間.桃園.2009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黑澤明的那種電影

日本電影我看得不多。新的花招百出,文過於實;老的我又特別喜歡,以致於太過喜歡,反倒偏狹起來。

心目中的兩位導演:小津安二郎和黑澤明包辦了八成的我對日本電影的賞析。二者之中,小津我是深愛的,而對於黑澤明,我的美感經驗則隔了一層,只存在在欣然的理解中。

重看了《羅生門》同《七武士》,比先更加理解它們,倒想來講講。

橋本忍的劇本一般都是不藏鋒,結構拘謹嚴密,角色與事件或者角色間,事件間層層相疊,環環相扣,在每個敘事之處自行顯露意圖,用與觀眾間的智識遊戲展陳文本趣味,將實在意義的反諷包覆在故事推演的過程中。雖然不至於像《蘭花賊》(或者《變腦》)那樣讓劇本對導演喧賓奪主,但是若缺了橋本忍費心經營的劇本,黑澤明的電影想必會有所失色。

黑澤明的電影強調人物間存在的內在衝突和緊張關係,但卻不誇耀自身的營造。他選擇了文學改編(《羅生門》),他選擇了固有類型(《七武士》),但是導演他拒絕向典型伏首,走簡單好走的路,反倒將自己對德行的見解在角色身上演義,藉以挖掘出更多相對深刻的對人性的探究。他的角色在命運的歧路上將欲望所驅使的性格表露無遺,抉擇是由生存的壓力來決定,而不是任何看得上眼的道德。於是,良好德行的武士們無以往復地替農民作戰,到頭來非但沒有受到命運眷顧,能僥倖存活下來的幾個,也將淹沒在無知粗鄙的大眾的洪流中,永不超生。羅生門下言談中的大盜、婦人、樵夫亦然,他們為了私利(或慾望)隱蔽謀殺案件的一部份,逃避良心譴責,求取自身最大利益;一旦被外人拆穿識破,可憐的他們也只能夾起尾巴,噤默無聲。

黑澤明的那種電影,強調文載大道,對社會的趨炎附勢反諷。我不見得多麼喜歡這樣子的創作方式,但是我理解了,於是我敬重。

我,也只是換另一種方式做著同黑澤明一模一樣的事情罷了。

自己的房間.桃園.2009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西貢的蚊帳

日復一日,夜復一夜,有時雨打在闊邊葉上,惹得鼓鼓作聲,有時蟲鳴四野,與主人家父子的琴簫合奏。而老女僕領著初來乍到的小女孩子梅,在各自的蚊帳裡頭低聲交談,五十年前西貢的夜晚,皮膚柔滑的綠樹蛙,順著蹼的方向爬行。


宅第裡好些人物:捉弄梅永不厭煩的小少爺天,心事重重鬱悶憂愁的二少爺藍,吹得一口好洞簫的大少爺忠,掌理布莊溫柔賢淑的太太,成日價彈奏越南琴的愧疚老爺,暮鼓晨鐘念佛求懺悔的姥姥,執忠不悔的傭人婆婆,和躑躅在花園鐵柵欄外的痴心老紳士唐。每晚躺回自己被安置的蚊帳,女孩子梅對日間的一切感到新鮮。


小女僕梅在日漸衰敗的布莊裡成長,默默地剪斷樹頭上的青木瓜,細讀它白澄的樹液,用刨刀為家裡弄盤涼拌。十年後,新潮的法式別墅的夜晚,在傭人房的蚊帳裡,荳蔻年華的少女梅給心裡傾慕的浩仁少爺受用了。之後的歲月,她懷著成長的忐忑,換了情人的身分,為心愛的男人刨起沁涼的青木瓜絲。


自己的房間.台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