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Kids Return

在這之前我對北野武的電影是絲毫不熟悉的。


甚至還有點誤解,以為他嘩眾取寵的成份多。


看過他九三年的電影《奏鳴曲》後莫名的喜歡,便接著挑了一部譯作《壞孩子的天空》九六年的電影接下去看。我很驚訝,這部電影除了開頭同結尾利用回溯的電影技巧來結構起敘事,讓人感覺「說故事」外,它平鋪直述的語法,竟和《風櫃來的人》那麼相似,甚至還更貼近於劇中的孩子們一些。


故事講高三畢業班裡的幾個男孩子,暑假過後不考試的就要出社會找工作,有的人為了興趣及夢想,像靠在佯作麥克風架的鐵杆上默默練習的相聲兄弟;有的是現實的考量,像娶了咖啡店女侍應幸子,後來輾轉駕起計程車的害羞少年;但大部分的孩子,就好像戲裡頭的兩個主角小馬和信治,茫茫然命運何所知,便只好讓偶然與機遇領著自己去。


回想起來,自己的高三好像也是這樣,同學間彼此年紀相仿,青澀的面龐還不見容於大社會的染缸,但是漸漸的暑假要到了,七月的聯考要到了,有些同學就開始沒看見,默默的從其他人的生命之中消失。後來問起,有人不讀書回去幫忙家裡的事業,有的是想讀沒條件,只好提前離開校園,還有一些,踱到幫派和行會裡去了。我總是想起他們的臉,就好像導演在電影裡頭讓我們看幾個人出社會後在外貌上的轉變,社會是不會遷就你的,它管不著你剛中學畢業,才十七八歲未成熟待適應,它要你來適應,反面的代價便是淘汰。


兩個主角後來被社會淘汰掉了:信治因為輕信前輩小林的讒言,不忌口不忌酒,讓剛起步正耀眼的拳擊生涯一敗塗地;小馬跟了幫派老大前途似錦,但空中樓閣來的快去的更快,自信過度且涉世未深的他錯估情勢,不曉得在任何行業裡,隨便一個位置也並不是非你不可的。


在這樣看似講述社會殘酷的電影中,北野武給的觀照卻是溫煦的,是恬澹自然的。也就是這麼樣的不帶主觀情緒,生命成長的莫可奈何和居中的荒謬性才被靜靜的醞釀出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光陰荏苒,慢慢另一個夏天又要到,男生班裡的不遜與喧囂不會漸歇,就只是換了一批,面容依舊青澀的孩子罷了。


自己的房間.台北.200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