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史克里亞賓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史克里亞賓(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кря́бин,1872年1月6日-1915年4月27日),俄國作曲家、鋼琴家。既是神秘主義者,也是無調性音樂的先驅。

史克里亞賓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母親在他1歲的時候患肺結核不幸去世。他的父親因公遠赴土耳其,把尚在襁褓之中的史克里亞賓留給了他的祖母和他父親的姑媽。他很早就跟隨尼古拉·茲維列夫(Nikolay Zverev)學習鋼琴的課,當時拉赫瑪尼諾夫也是茲維列夫的學生。後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隨瓦西里·伊里奇·薩夫諾夫(Vasily Ilyich Safonov)學習鋼琴,隨安東·阿連斯基(Anton Arensky)以及謝爾蓋·塔涅耶夫(Sergei Taneyev)學習作曲和樂理(這兩位也曾教過拉赫瑪尼諾夫)。

史克里亞賓的手很小,剛剛能夠到一個八度(也因為這一點,後來他的手在練習要求跨度更大的曲子時受傷),但那時他還是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鋼琴家。早期的史克里亞賓對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超人理論很感興趣,後期又轉向通神論,他的音樂作品和音樂觀念深受這兩者的影響。1909年-1910年,史克里亞賓定居布塞塞爾期間,開始關注代爾維爾(Delville)的神智學者運動,並研讀了他所作的關於海倫娜·博拉瓦茨基的書籍(Samson 1977)。身為神智學者同時也是作曲家的戴恩·魯迪雅(Dane Rudhyar)寫史克里亞賓是:「復興的西方文化新音樂的偉大先驅,未來後輩音樂家之父」(魯迪雅 1926b,899頁),也是給「拉丁反對分子和他們的門徒,斯特拉文斯基和勛伯格那一伙人的教條音樂」(同上 900-901頁)的一劑解藥。

憂鬱症困擾了史克里亞賓一生,最終他在莫斯科去世,死因是割破嘴唇的傷口導致了敗血病。他在去世前一直在策劃一個多媒體作品,並準備在喜馬拉雅山上表演,他認為這樣可以開啟世界末日,「這種宗教意義上所有藝術形式的輝煌大融合,將宣告新世界的誕生。」最終這個作品和這項神秘活動(Mysterium)都未能實現。

(引述自維基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

沒有留言: